智光储能构网型项目多点开花,引领构网型级联高压储能技术
  • 2025.11.03

       11月1日,IEEE储能技术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光储能”)总经理付金建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构网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突破及多场景应用研究》的主题演讲,深入解读了当前市场形势下构网型储能的发展路径与实践成果。


       目前,智光储能的构网型项目在甘肃、内蒙、青海、西藏、江苏、广东等多地陆续投运,呈现出全国范围规模化应用的蓬勃发展态势。


       此外,智光储能凭借在构网型储能领域的技术突破,在本次会议上荣获高压直挂构网型储能技术领航奖,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构网型级联高压大容量储能领域的标杆地位。

       1 破解“双高”挑战-构网技术成全球共识

       随着中国风光装机容量迈向亿千瓦级别,传统以同步发电机为主的电网正面临高比例新能源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带来的结构性变革。在这一背景下,构网型储能技术脱颖而出,正成为平衡新能源波动性与电网稳定性的关键技术,加速推动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从“补充电源”向“主力电源”的跨越式发展。


       构网型储能:从跟随者到支撑者的角色蜕变

       与传统跟网型储能被动响应电网指令不同,构网型储能不再仅仅是电量的“搬运工”,而是化身为一个主动的、智能的“电网稳定器”。

       跟网型本质为电流源,依赖电网电压和频率,无法自主提供电压与频率支撑,对系统稳定性的贡献有限。

构网型本质为电压源,可自主设定电压参数,输出稳定的电压和频率。其采用类似同步发电机的功率同步机制,无需依赖锁相环(PLL)即可实现同步,不仅能够自主“构建”电网,还能在孤岛模式下独立供电,极大提升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

       2 从技术引领到价值兑现的深度解析

       在全球能源转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构网技术正从示范阶段走向规模化商用。智光凭借前瞻布局与扎实的研发技术能力,快速攻克构网型系统各项关键技术难题,并在首个构网型级联高压储能示范项目中实现应用,成为推动该技术落地的重要力量。


       为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对构网型储能提出的更大功率、更快响应的迫切需求。智光通过整合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储能系统架构以及先进的构网算法,研制了新一代构网型高压直挂储能系统,覆盖提供短路电流、电网惯量支撑、快速一次调频、无功调压、秒级黑启动及无缝并离网切换等能力。

       相较于低压方案,高压直挂构网储能凭借距离主电网电气距离更近、单机容量大、响应速度快、控制稳定等优势高度契合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构网储能需求。

       传统低压储能电站通常需并联数百台变流器(PCS),实现多电压源间的毫秒级协同控制难度极大,而高压直挂方案可轻松实现单机50MW以上的容量突破,使百兆瓦级电站仅需数套系统即可构建,控制架构的简化带来了响应速度和可靠性的指数级提升。

       此外,该方案省去变压器,PCS输出即电网,避免了变压器高低压侧构网性能差异的问题;采用电抗器滤波替代复杂的LCL滤波,更利于稳定控制,有效避免谐振风险,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理想构网型技术的根本原因。


       智光的高压构网能力,直接解决了新型电力系统最核心的痛点。这种能力并非单一指标,而是由一系列强大的技术参数共同构成的“组合技”。

       系统架构创新首创基于标准储能子模块的“积木式”系统构建方法,采用先进的高压直挂储能拓扑,实现百兆瓦级单机容量,并通过冗余模块旁路机制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高效电池管理:通过全生命周期电池状态监控和多工况自适应快速SOC均衡技术,提升系统循环效率至92%以上,有效解决了充放电末端电量难以充分利用的难题。

       智能电网支撑:基于恒定内电势+自适应虚拟导纳暂态控制的自同步电压源控制技术,无需故障检测主动支撑电网频率和电压稳定,惯性时间常数1~20s在线可调,短路比1.1~20稳定运行,短路无功电流支撑速度小于20ms,宽频段阻尼特性灵活可塑。例如25MW单机额定电流约412A,相比低压系统相同容量电流减小50倍,更易实现构网型3倍过载要求。

       场站级协同控制:以高压直挂储能为核心的新能源+储能联合运行控制技术,实现新能源场站黑启动、孤岛带负荷稳定运行、多机振荡致稳控制,通过协调控制及灵活调度实现场站级同步机运行特性,助力新能源成为主力电源。

       3 多元场景应用实证构网型储能新模态

       智光在构网型储能技术领域的突破并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通过多个标杆项目得到实证。


       甘肃瓜州干河口风电场项目:实现“主力电源型风电机组+自同步电压源储能系统”带330kV系统黑启动与孤网运行,成为全球首个35kV自同步电压源高压直挂储能示范工程。


       国能青海大柴旦项目:国内首例宽时间尺度多技术路线的构网型复合储能项目,集成7种储能技术,其中构网型级联高压储能作为主力,单机容量达百兆瓦时等级,有效解决传统储能电压失衡问题。


       内蒙古创源金属项目:全球首例构网型级联高压储能联合燃煤机组黑启动及同期试验成功,规模达91.5MW/366MWh,创用户侧构网型储能装机纪录。


       江苏靖江特钢项目:国内钢铁行业首个构网型风光储一体化微网示范项目,100%全绿电炼钢,江苏省规模最大的用户侧储能电站。

       智光通过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全场景突破与规模化实践,不仅验证了其在“双高”电网中的关键作用,更提升电网稳定与促进新能源高效消纳。


       随着构网型储能规模化接入电网,其与同步机、跟网型设备间的耦合作用加剧,系统协调运行面临多机同步稳定、宽频振荡等诸多挑战。尽管初始成本高于常规储能,但构网型储能在高比例新能源电网、弱电网及孤岛电网等应用场景,能够显著增强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支撑能力,决定了其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与市场潜力。

       未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复杂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构网型储能将作为电网“压舱石”,支撑新能源成为主力电源。智光也将持续推进构网型级联高压储能技术的迭代与示范项目建设,为能源转型提供可靠、可推广的解决方案。